警惕养老诈骗,守护幸福晚年

在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的当下,养老问题备受关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老年人的 “养老钱”,各类养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养老诈骗的神秘面纱,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守护他们的幸福晚年。

常见养老诈骗手段大盘点

“保健品” 诈骗:健康谎言下的陷阱

许多老人注重养生保健,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一心理,以专业会议、健康讲座、组织义诊、免费体验等形式接近老年人。他们宣称某些保健品具有迅速起效、治疗多种疾病、彻底治愈慢性病等神奇功效,还会用特殊功效、高科技、打折销售、消费返利、赠送礼品、会员优惠等噱头吸引老人购买。实际上,这些保健品可能只是普通食品,毫无治疗作用,老人高价购买后不仅无法改善健康状况,还可能延误病情。例如,南明区市场监管局中南分局就曾查处一起利用普通按摩工具,虚假宣传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治疗效果,骗取老人钱财的案件。

“低价旅游” 诈骗:旅途变 “劫” 途

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让老人购买大量高价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高额费用。老人们原本期待的愉快旅行,最终却变成了一场 “购物噩梦”,不仅玩得不尽兴,还花了冤枉钱。

“收藏品” 诈骗:虚假承诺背后的圈套

针对老年人对收藏品感兴趣但鉴别能力有限的特点,诈骗分子采用电话推销、发放广告、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人。他们许诺对所购收藏品进行高价回购、高价拍卖,声称老人能享受短期高额溢价收益,诱导老人购买。然而,一旦骗到钱财,他们便会卷款而逃,老人手中的 “宝贝” 瞬间变成一文不值的废品。

“中奖” 诈骗:意外之财还是陷阱?

犯罪分子通过信息群发,向老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当老人联系兑奖时,他们就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名目要求老人汇钱。很多老人因贪图意外之财,轻易相信了这些骗局,结果不仅没拿到奖金,还损失了自己的积蓄。

“养老保险” 诈骗:假社保,真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谎称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未参保人员代办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业务,补缴后即可享受养老保险金。为防止骗局被识破,他们还会让老人向家人隐瞒情况。等老人交了钱,才发现根本无法享受相应待遇,而骗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房养老” 诈骗:钱房两空的噩梦

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在社区等老年人较多的场所,通过免费体检、免费领取纪念品、宣讲会等方式与老人拉近关系。他们鼓动老人以房屋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将贷款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或者入住养老院。实际上,诈骗分子是将老人房屋的处置权转移给职业放贷人,前期老人可能会获得一些收益,但一旦诈骗分子跑路,老人就不得不独自面对贷款公司上门催债,最终落得钱房两空的悲惨下场。

“养老银行” 诈骗:非法吸存的幌子

部分公司注册为某某养老银行有限公司,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养老银行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存款,实则是为了非法集资。我国规定,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老人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些虚假名号所迷惑。

“养老服务” 诈骗:美丽承诺的背后

骗子先在公园、超市、小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向老人灌输投资养老基地、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的理念,然后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人信任,进而实施非法集资。这些所谓的养老项目往往缺乏实际运营能力,无法兑现对老人的服务承诺。

“冒充公检法” 诈骗:利用恐慌心理行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低、容易恐慌的心理,要求老人将名下钱财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但实际上,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等。

如何防范养老诈骗

增强防范意识

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 “高额返利”“千载难逢” 等说辞保持高度警觉,不信 “大饼”、不贪 “小利”。多关注社会热点、金融知识、国家政策等,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身的识骗能力。

选择正规机构

在购买保健品、投资理财、选择养老机构等方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渠道。购买保健品要去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投资理财要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有机构养老需求的,应选择在登记管理机关进行法人登记并在民政部门完成备案的养老机构。入住养老机构前,要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方式,约定收费标准和费用支付方式。

多与家人沟通

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投资行为。老年人在遇到涉及钱财的事情时,要多与家人商量,听取家人的意见,不要独自做决定。

及时核实信息

如果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遇到可疑情况,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收到中奖信息,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遇到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可直接拨打当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进行确认。

保存证据

如果不幸遭遇诈骗,要及时止损,并妥善保存好收据、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警方调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养老诈骗不仅侵害老年人的财产权益,更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打击养老诈骗,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不再被诈骗的阴霾所笼罩。如果您身边有老年人,一定要将这些防骗知识分享给他们,让我们一起守护他们的幸福晚年!

点赞(1)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